《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是造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1],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医患作为沟通双方,通常存在知识结构的差异,容易影响沟通效果。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住院医师在临床一线,其工作与患者有较多接触。住院医师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推进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2]。在儿科诊疗中,由于患儿无法自行描述症状及感受,通过家属的观察转述可影响信息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同时,儿童患病后的烦躁及不配合可加剧家属的焦虑情绪,进一步增加医患沟通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新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患沟通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医师更好的掌握医患沟通技能,为今后工作中成功有效的医患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综合传统及新兴的“课堂讲授式”方法,传授医患沟通基本知识
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医患沟通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为保证学生相关知识体系的全面、完整及连续,首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科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等知识要点进行课堂授课。在此基础上,为弥补传统课堂讲授课程机械单调、课时不足、教育模式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医学院校及临床医学院逐渐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其中“慕课”等网络课程作为新兴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已广泛介入临床教学。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2012年美国兴起的一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借助网络并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3],它开启了共享、开放、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模式。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于2003年进入中国后,近年来相继出现不少慕课平台,并逐渐进入到医学领域[4]。其发展对于医学高等教育有广泛的意义,它促进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了医学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推动了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5]。
慕课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突破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在家就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2019年广西医科大学一项针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对慕课的认知、态度、使用、需求情况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47人中,98.15%的对象希望有老师指导慕课学习。在慕课吸引学习者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其时间自由以及有名校名师授课。其中,医学科研、医学基础、医学人文等相关慕课课程在医学硕士研究生中有较大的需求,分别占到调查人群的82.86%,74.29%及60%[6]。
慕课理念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相结合,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通过重点知识的多次学习以及网络交流,辅之课后讨论答疑等方案,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
慕课的发展方兴未艾,但目前的调查显示其在医学生群体中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仅28.99%)[6]。研究虽然表明医学生群体对慕课认知的不足具有普遍性,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慕课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推广具有巨大的潜力[7]。我校博士研究生部分基础课程,如实验室规范,学术规范等已开始通过慕课形式在规定时期内完成,在通过网络测试后获得相应学分。表明我校已具备进行慕课教学的网络平台。规范化培训医师作为临床一线医师有大量的临床工作需要完成,机动的学习安排更适合其础知识培训。学院可以借助学校已建成的网络平台获得大量高质量教学资源,对参与规范培训的医师进行包括医患沟通在内的各种医学人文学科的培训。
慕课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非零和博弈,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慕课教学现在更多的是作为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两者时间需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前期的调查发现,慕课的学习者中仅有仅37.14%完成课程学习,表明课程完成率不高仍是现阶段慕课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也是阻拦在线教育模式发展的主要障碍[8]。其中,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激励机制及学习目标、网络诱惑大,自律性差是导致课程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学院可建立学分制度或把慕课考核成绩纳入学生评先评优中,通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为解决慕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在教学策略和激励机制上有所完善,更要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2 构建儿科医患沟通教学案例库